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皎然

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暝色已愁新北客,夕阳不见古南溪。

寒烟鸟外迷远近,野水云边改故姿。

唯有花中真意趣,离离幽磬独寻时。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出入儒、墨、道三家,安史之乱后皈依佛门,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及大量诗作,在中国诗论和诗歌创作史上颇有影响,他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禅理,风格清幽淡雅,语言简淡朴素,意境深远。

译文

空旷的山中古老的寺庙里又藏着什么呢?归途上只见万顷苍翠如同青色的琉璃,傍晚的暮色已经让新来的北方客人感到忧愁,夕阳下却看不见那古老的南溪,寒冷的烟雾在飞鸟之外迷蒙着远近的景色,野外的水流在云彩边改变了它原来的姿态,只有在那花丛之中才能寻找到真正的意趣,伴随着那离离的幽远磬声独自寻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古寺游历后的归途所见所感,首联点出空山古寺的幽静与神秘,以及归路上万顷青翠如琉璃般的景色,颔联通过“暝色”与“夕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新环境的陌生与对旧地的怀念,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中的迷离景色,野水云边的变幻多姿,尾联则点出花中真意趣,以及伴随着幽磬声独自寻觅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古寺的幽静与归途上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空山、古寺、归路、暝色、夕阳、寒烟、野水等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诗人也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旧地的怀念与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淡,富有禅意,体现了皎然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山水、参禅悟道,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某座山中古寺后,归途中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幽静景色与归途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禅理的深刻领悟,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新旧环境的适应与怀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