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池上即事
唐·白居易
欹枕闻莺啭,披衣见燕翔。
凄凄春雨暗,瑟瑟晚风凉。
海气侵肌冷,花光映目长。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斜倚在枕头上听着黄莺的婉转啼叫,披上衣服看见燕子在飞翔,凄凄沥沥的春雨使天色变得昏暗,瑟瑟的晚风送来阵阵寒凉,海上的湿气侵入肌肤使人感到寒冷,花朵的光影映照在眼前显得格外悠长,当白水涨满池塘时,两只白鹭飞落下来,绿槐的高枝上传来蝉的吟唱,闲静的柴门面对着山路,柳树深处就是我的读书堂,每当阳光斜照时,清幽的树荫便映照在我的衣裳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在池边读书堂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春天的景象,如莺啼燕翔、春雨晚风、海气花光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诗人也通过“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等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春日里在池边读书堂中的闲适生活,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等句,展现了自己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中期创作的一首描写春日闲适生活的诗歌,当时,白居易已经步入仕途多年,但仕途并不平坦,他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池边读书堂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这首诗成为了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