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全诗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迁莺

宋·蔡伸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樽前、醉折花枝倒。

西牖,重见好,说与儿曹,不须辞老,鬓发虽斑,襟怀如故,犹说当年功好,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归来,看长安、门外花如扫。

作者简介

蔡伸(约1088年—1156年),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滁州、徐州,靖康初,以亲老乞归,绍兴五年(1135年),起知明州,后知处州、台州,累迁淮南西路安抚使司参议官,绍兴二十六年卒,年约六十九,著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译文

在霜白的秋天清晨,古老的边塞堡垒被黄色的云雾和枯萎的草木环绕,战马在风中嘶鸣,边塞的大雁在月光下哀叫,战士们穿着铁衣在寒冷的陇上早早醒来,悲壮的剑歌和骑曲响彻云霄,战士们深知必须报答君王的恩情,在边塞的宴会上,他们尽情畅饮,醉倒后还折下花枝玩耍。

回到家中,再次见到亲人,他向孩子们讲述往事,告诉他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虽然鬓发已经斑白,但胸怀壮志依然如故,还时常提起当年的战功,衣服上还留有旧时的泪痕,但眉宇间却增添了喜悦的神色,于是决定回到京城,去看看那门外繁花似锦的景象。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生活和战士们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上片写边塞秋景和战士们的豪情,下片则转向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赏析

这首词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豪情,上片“霜天秋晓”四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为下文的悲壮气氛奠定了基础。“汉马嘶风”四句,则通过战马、大雁和战士们的形象,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的坚韧不拔。“剑歌骑曲”二句,进一步强调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和报效国家的决心。

下片则转向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作者通过“西牖,重见好”等句,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重逢的喜悦。“鬓发虽斑”三句,也展现了作者虽然年老但壮志未酬的豪情,衣上旧痕”二句,则以衣上的泪痕和眉间的喜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作于蔡伸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回忆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首词也反映了宋代边塞诗歌中常见的英雄主义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