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全诗原文如下: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宋·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注:虽然“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苏轼与弟弟苏辙(字子由)之间常有深厚的兄弟情谊表达,且“对床夜雨”的典故常用来形容兄弟情深,共话往事,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如《满江红·怀子由作》中有“对床夜语,坐看青门紫陌”之句,表达了对与弟弟共聚时光的怀念,为贴合您的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深及类似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
译文:
(虽直接译文与关键词不完全对应,但可引申理解苏轼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圣明的君主如同春天般温暖万物,而我作为小臣却愚昧地自取灭亡,一生尚未过完就已背负债务,家中十口人无处安身更累及他人,随便找一处青山就可以埋葬我的尸骨,只是担心将来大雨之夜,你独自伤神,我们愿世世代代做兄弟,来生也要继续这未了的缘分。
释义:
此诗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挂念和愧疚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虽身处困境,但仍不忘兄弟情深,希望来生继续这份未了的兄弟缘。
赏析:
苏轼此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兄弟情谊,诗中通过对比圣主的仁爱与自己的不幸,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弟弟的愧疚,也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坚定信念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当时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面临生死考验,在狱中,他深感自己连累了家人,尤其是弟弟苏辙,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内心的愧疚和对弟弟的思念,虽然“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苏轼与苏辙之间的深厚兄弟情谊和共同经历的风雨岁月,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也常有对与弟弟共聚时光的怀念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虽然“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并非直接出自《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但苏轼与苏辙之间的深厚兄弟情谊和共同经历的风雨岁月,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