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的解释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杜甫

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

风霜凛冽今欲尽,山川迢递路犹迷。

雄姿未受伏枥辱,豪气犹思驰骋时。

长嘶向天悲自语,何当伯乐一顾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不应该因为良木未被大匠选用就放弃它,要让名贵的马匹去尝试奔跑千里。

如今风霜严寒即将过去,但前方的道路仍然遥远且充满未知。

它雄壮的姿态还未受到老死于槽枥之间的屈辱,豪迈的气概仍然怀念着驰骋沙场的时光。

它向着天空长嘶悲鸣,仿佛在自言自语,何时才能遇到伯乐来赏识我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未被赏识的骏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得施展的感慨和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情,诗中“良木弃大匠”比喻人才被埋没,“名驹试千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以马喻人,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描绘马的雄姿、豪气以及长嘶悲鸣,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渴望,诗人也通过“风霜凛冽”和“山川迢递”等自然景象,烘托出了一种艰难困苦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仕途不顺、才华未得施展的时期,杜甫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才华的坚定信念,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匹未被赏识的骏马,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愿望。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