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歌风格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言律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长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正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这样风流高雅自然有识者欣赏,他秉性高洁又怎肯随波逐流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首联写李凝居处的环境,次联写归隐者洒脱的生活情趣,三联写归隐者与世俗隔绝,尾联写归隐者的高尚品格,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给人以清幽淡雅的美感。
赏析
这首诗的尾联“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高人识”来赞美李凝的品格和才华,认为他的风流才情自然会被有识之士所赏识,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追求,不愿随波逐流,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精神追求和人格坚守,在贾岛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也颇具特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李凝幽居的环境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幽静和雅致的气息,这种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美感,也更好地烘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探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李凝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他的居所环境清幽雅致,与世俗的喧嚣繁华截然不同,贾岛在探访过程中,被李凝的品格和才华所折服,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隐逸生活和高洁人格的诗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李凝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