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的释义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忠臣吟

唐·杜荀鹤

弃书事君四十年,

仕不顾留书绕缠。

白发满头归未得,

青山空向泪涟涟。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山林,后出游各地,曾数次应举不第,直到大顺二年(891年)才中进士,但仕途并不顺畅,曾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放弃了研读诗书,转而侍奉君王已有四十年之久,

为官期间,从未留恋过那些缠绕在身边的书籍与学问。

如今我已满头白发,却仍未能归隐山林,

只能面对着空旷的青山,泪水涟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荀鹤对仕途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弃书事君四十年”说明诗人为了侍奉君王,放弃了研读诗书的生活,已经为朝廷效力了四十年,次句“仕不顾留书绕缠”进一步强调,在仕途上,他从未留恋过那些曾经陪伴他的书籍和学问,表现出一种决绝的态度,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的无奈与哀愁,他虽已年迈,但仍未能如愿归隐,只能面对青山流泪。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首两句以“弃书”与“事君”相对,突出了诗人为了仕途而放弃学业的选择,同时也暗示了仕途的艰辛与不易,后两句则以“白发”与“青山”相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迈而未能归隐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当时他虽已中进士并担任过一些官职,但仕途并不顺畅,可能还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