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田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径。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鸣。
野老逢人谈旧事,牧童横笛过前汀。
此生已得逍遥乐,不羡人间万户侯。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在当时颇有名气,他的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多舛的背景下,士人追求心灵宁静和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
译文
我打算回到乡间,拥有两顷田地,搭建一座茅屋;修炼金丹,最终扫清千条雪径上的障碍,闲暇时,我会坐在石头上观赏潺潺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聆听鸟儿的欢鸣,村里的老人遇见我,会谈起往昔的旧事;牧童吹着横笛,悠悠地走过前方的水边平地,此生我已经得到了逍遥自在的快乐,不再羡慕人间的权贵和荣华。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满足,首联“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径”点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和修炼金丹的志向;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闲适和宁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尾联“此生已得逍遥乐,不羡人间万户侯”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隐逸生活的闲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仕途不顺和人生经历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往往难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李中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仕途坎坷,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田园生活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