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的解释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隐

宋·陆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身外浮名空自累,樽前一笑且消愁。

山林深处人稀见,水石清边月正秋。

从此逍遥天地外,不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五车书籍已经留给儿子去研读,二顷良田该是为仙鹤准备的生计,身外的虚名只是徒增烦恼,不如在酒樽前一笑置之,暂且消解忧愁,山林深处人迹罕至,水石清幽之处月光正映照着秋天,从此逍遥于天地之间,不再将心事寄托给那无知的沙鸥。

释义

“五车书已留儿读”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传承的期望,将自己积累的学识留给后代;“二顷田应为鹤谋”则是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淡泊名利、超脱物欲的情怀。“身外浮名空自累”批判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对人的束缚,“樽前一笑且消愁”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后两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环境清幽,心境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归隐思想的体现,通过“五车书”与“二顷田”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双重态度,诗人以超然物外的姿态,批判了世俗的浮名累心,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山林深处”与“水石清边”的描绘,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体现了其高洁的人格追求和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和个人理想的破灭,他逐渐转向归隐生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陆游晚年对人生、名利、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他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强烈愿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最终选择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豁达与释然。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