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瓶中梅
宋·杨万里
寒天冻地雪飞空,
折得梅花置瓶中。
瓶中宫商自相赓,
昭文无亏亦无成。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关心百姓疾苦,力主抗金,却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文学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在寒冷的冬天,大地被冰雪覆盖,天空中雪花纷飞,我折下一枝梅花,将它放置在瓶中,这瓶中的梅花仿佛奏响了宫商之音,相互应和,而昭文之技(指音乐、文学等艺术才能)既无亏损也无特别的成就,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释义
“寒天冻地雪飞空”描绘了冬日的严寒景象;“折得梅花置瓶中”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珍视,将其置于瓶中观赏;“瓶中宫商自相赓”用音乐术语比喻梅花在瓶中的自然美态,仿佛有音乐之声相互应和;“昭文无亏亦无成”则是对这种自然美的评价,认为它既不显得有所欠缺,也不显得特别突出,一切都恰到好处。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通过描绘梅花在瓶中的自然美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瓶中宫商自相赓”一句,用音乐术语来比喻梅花的自然美态,既富有诗意又形象生动,而“昭文无亏亦无成”则是对这种自然美的深刻评价,认为它既不显得有所欠缺,也不显得特别突出,一切都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在寒冷的冬天,他折下一枝梅花置于瓶中观赏,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瓶中的自然美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诗人看来,自然之美无需刻意雕琢和修饰,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其内在的魅力和价值,这种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诗人晚年时期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