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运粮连艘动千艘,舳舻如云往来度。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皮日休,唐代文学家、散文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军攻陷苏州,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年),曾至同州,大顺二年(891年),皮日休和友人陆龟蒙隐居于松江县泗泾镇东林寺附近,天祐年间,皮日休又至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鹤林寺,卒于该地。
作者简介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其散文锋利泼辣,讽刺辛辣,被鲁迅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译文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大运河,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靠它运输,如果不是为了开凿龙舟水殿供隋炀帝享乐,隋炀帝对大禹治水的功绩来说也不算什么,他的功劳和大禹相比也可以不相上下。
河神不允许人们的力量穷尽于此,于是无数的木柴和草料随着水流而下,运送粮食的船只连绵不断,成千上万,船只首尾相接,像云一样在河中往来穿梭。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隋朝大运河的复杂情感,大运河的开凿确实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被认为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也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发展,其历史功绩不容忽视,诗中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对隋炀帝滥用民力的批判,同时也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隋朝大运河的壮观景象和深远影响,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批判了隋炀帝的奢侈无度,又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功绩,诗中“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开凿大运河时人力物力的巨大投入,以及河神似乎也在助力这一伟大工程的壮观场景,而“运粮连艘动千艘,舳舻如云往来度”则进一步展现了大运河开通后南北交通的繁忙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皮日休在游览大运河时,有感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发展,但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被认为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皮日休在游览大运河时,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