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岳寺秋钟动,
湘城暮雨收。
万里沙回封禅罢,
初遣越巫沉白马。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同时也抒发个人情怀,是唐代诗坛上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用凌云之笔书写高雅的情怀,醉后折取五色笺纸来创作诗歌,岳阳寺的秋钟响起,湘城的暮雨停歇,万里黄沙之地,封禅大典已经结束,朝廷初次派遣越地的巫师来湘水边沉下白马以祭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湖南地区的行吟生活,以及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时事的感慨,前两句写诗人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行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中间两句写他用凌云之笔书写高雅情怀,醉后折取五色笺纸创作诗歌,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创作热情,后两句则通过写岳阳寺的秋钟和湘城的暮雨,以及万里黄沙之地封禅大典的结束和越巫沉白马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前两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行吟生活的画面,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依恋,中间两句则通过写诗人的创作活动,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创作热情,后两句则通过写岳阳寺的秋钟和湘城的暮雨,以及万里黄沙之地封禅大典的结束和越巫沉白马的场景,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注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时事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身处湖南地区,亲身感受到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事的动荡,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感慨,他也通过写岳阳寺的秋钟和湘城的暮雨等自然景色,寄托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万里沙回封禅罢和初遣越巫沉白马等场景,则反映了当时朝廷的祭祀活动和政治局势的变化,为整首诗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