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何由踌。
晚泊依村树,远望入江楼。
眼明初见淮南树,十客相逢九吴语。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远,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尤其擅长以清新淡远的笔触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前面的船只已经远远消失,想要渡江却无处寻觅渡口。
傍晚时分停泊在村庄的树下,远远望见江边的楼阁。
初次见到淮南的树木眼前一亮,遇到的十位客人中有九位说着吴地的方言。
幸亏在这庭院门户之中,还有一条小江潺潺流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上偶遇洛阳李主簿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欲渡江而不得,只能停泊在村庄的树下,远望江边的楼阁,心情略显落寞,后两句则通过“眼明初见淮南树”和“十客相逢九吴语”两个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淮南风物的初见惊喜以及与异乡人的相遇之感,最后一句以庭院中的小江流作为慰藉,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一丝慰藉和寄托。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淮上偶遇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语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异乡风物的初见惊喜和与异乡人的亲切交流,诗中“眼明初见淮南树”一句,以“眼明”形容初见淮南树木时的惊喜之情,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淮南风物的喜爱和赞美,而“十客相逢九吴语”一句,则通过方言的差异,展现了诗人与异乡人的相遇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漂泊无定的境遇,最后一句以庭院中的小江流作为慰藉,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一丝慰藉和寄托,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游历或任职途中,于淮上偶遇洛阳李主簿时所作,诗人身处异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心中难免产生孤独和漂泊之感,在偶遇李主簿并与之交流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来自异乡的温暖和亲切,这种感受促使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异乡风物的喜爱和对异乡人的亲切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游历或任职途中,面对陌生环境和人群时的复杂心境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