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六月河无水,万斛龙骧到自迟。出自哪首诗?

梦梦1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旱谣

宋·王令

云气蓬蓬天冒水,麦禾黍稷皆枯死。

君看六月河无水,万斛龙骧到自迟。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令(1032年—1059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令,字逢原,北宋文学家、诗人,自幼家境贫寒,却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的诗文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尽管一生短暂,但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乌云密布,天空仿佛要倾泻而下,但实则干旱严重,麦、禾、黍、稷等农作物都已枯死,你看这六月的河流,竟然干涸无水,即便是装载万斛粮食的大船(龙骧,古代大船的代称),也难以按时到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严重的旱灾景象,通过对比天空的乌云密布与地面的农作物枯死,以及河流的干涸,强烈地表达了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暗示了官府在救灾方面的迟缓与不力。

赏析

王令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旱灾的严重性和对农业生产的破坏,首句“云气蓬蓬天冒水”与后文的“麦禾黍稷皆枯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旱灾的残酷,而“君看六月河无水,万斛龙骧到自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通过河流的干涸和大船的迟缓,暗示了旱灾对物流、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全面影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令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诗人亲眼目睹了旱灾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慨,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旱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通过这首诗,王令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