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宋·杜范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
不向春风争宠艳,只将清影伴斜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范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杜范(1182年—1245年),字成之,号立斋,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南宋大臣、学者,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任金坛县尉、婺州司法参军、户部架阁文字等职,后任监察御史,因直言敢谏,多次上书弹劾权贵,被贬为地方官,晚年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为宰相史嵩之所忌,不久病逝,杜范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政绩显著,且学识渊博,著有《杜清献集》等。
译文
因辜负了美好的花期而感到羞愧归来,此时已是树木成荫、果实累累之时,不与春风中的百花争艳斗丽,只愿将清幽的树影陪伴着夕阳余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树从花期错过到果实成熟的转变,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淡泊自守的高洁情操,首句“羞归应为负花期”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及时欣赏或把握美好时光(花期)而感到遗憾;次句“已是成阴结子时”则指出时间已逝,树木已长成并结出果实,暗示人生的另一阶段,后两句进一步强调诗人不愿与世俗争宠斗艳,只愿保持自己的清高与宁静,与夕阳为伴。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情于景,借树喻人,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中“羞归”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惋惜,也隐含了对自身未能完全实现理想的自责,而“不向春风争宠艳,只将清影伴斜晖”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范仕途不顺、被贬谪期间,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仕途的坎坷,杜范内心深感疲惫与无奈,他通过描绘一棵树从花期到结果的成长过程,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诗中,他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遗憾,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在逆境中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