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唐·杜荀鹤
见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山深不辨日,谷暗不明辰。
风暖花枝活,霜干竹箭新。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晚年才得中进士,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
杜荀鹤生于晚唐乱世,一生以诗为业,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诗作多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善于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是唐代晚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听说梅花开得早,但哪里比得上这里的春色呢?山深林密,连太阳都分辨不清,山谷昏暗,连时辰都难以知晓,春风和煦,花枝摇曳生姿,霜后的竹子更加挺拔新绿,听说这个村子里只有两个姓氏,他们不靠攀附权贵崔卢之家来提升自己的门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偏远山村的早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淳朴民风的向往,诗中“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两句,更是直接点明了村民不慕名利、不攀附权贵的质朴品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村早春的美丽景色,同时寓含了诗人对淳朴民风和淡泊名利的赞美,前六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幽静和春色的盎然,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旨,即赞美村民不慕名利、不攀附权贵的质朴品质,这种品质在晚唐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时期,在晚唐乱世中,权贵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往往攀附名门望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而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偏远山村中村民的质朴品质,表达了对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