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垓下歌
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并未直接出现在《垓下歌》中,但这两句描述项羽早年经历的语句,常作为对项羽生平的概述或后世文人对其的描绘,为贴合您的要求,我将在此背景下解析《垓下歌》,并尝试结合项羽的生平来间接解读这两句话。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项羽
朝代:汉(项羽虽为楚将,但其事迹主要发生在秦末汉初)
作者简介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英勇善战,是推翻秦朝统治的主要力量之一,被誉为“西楚霸王”,在楚汉相争中,项羽因战略失误、性格刚愎自用等原因,最终败给刘邦,于乌江自刎。
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及,但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马也不再驰骋,乌骓马不驰骋我能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我该如何安排你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的绝望与无奈,他回顾自己的英勇与辉煌,却无奈于时运不济,连心爱的战马和爱人都无法保全,展现了英雄末路的悲壮。
赏析
《垓下歌》是项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悲歌,充满了英雄气概与悲壮情怀,诗中“力拔山兮气盖世”展现了项羽的非凡勇武与豪迈气概,“时不利兮骓不逝”则透露出他对时运不济的无奈与哀叹,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创作背景
《垓下歌》创作于公元前202年,即楚汉相争的末期,当时,项羽被刘邦大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四面楚歌,军心涣散,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项羽夜饮帐中,慷慨悲歌,创作了这首《垓下歌》,随后,他率领八百壮士突围,但最终在乌江自刎,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的解读
虽然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垓下歌》,但它们准确地概括了项羽早年的生活经历,项羽年轻时,家境贫寒,以耕田为生,他胸怀大志,不满于现状,后来投身军旅,凭借过人的武艺和智谋,迅速崛起为一代英雄,这句话既体现了项羽的出身卑微,又突出了他后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与《垓下歌》中展现的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