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秦末
唐·胡曾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讙呼。
追亡逐北非他事,自有轩辕不杀夫。
作者简介
胡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擅长咏史诗,作品多借古讽今,寓意深刻,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胡曾的咏史诗在当时颇有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
译文
三户人家就能灭亡秦朝,这话果然不假,一旦起兵反抗,百姓们都欢呼雀跃。
追击逃亡的敌军,北上平定战乱,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自古以来就有轩辕黄帝那样的不嗜杀的君主作为榜样。
释义
“三户亡秦信不虚”引用了楚南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意指即使力量微小,也能成就大事,灭亡强大的秦朝。“一朝兵起尽讙呼”描绘了起义军兴起时,百姓们积极响应、欢声雷动的场景。“追亡逐北非他事”表示追击敌军、平定战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有轩辕不杀夫”则借轩辕黄帝的仁德,暗示起义军领袖或新朝的君主具有不嗜杀的品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壮阔场景,以及起义军领袖的仁德形象,首句“三户亡秦信不虚”直接点题,引用了历史预言,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次句“一朝兵起尽讙呼”则通过百姓的欢呼,展现了起义军的广泛支持和民心所向,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借喻,进一步突出了起义军领袖的仁德和正义性,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末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诗人胡曾通过咏史的方式,借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起义军领袖的赞美和对仁德之君的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胡曾作为咏史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刻见解。
胡曾的这首《咏史·秦末》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咏史诗,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心声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