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
唐·李白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
寻得仙源去无还,行尽天山未曾歇。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东边的伯劳鸟向西飞去,西边的燕子向东飞来,黄姑和织女时常见面,谁家女儿住在对面,容颜美丽照亮了邻里,南窗北窗挂着明亮的灯光,罗帷绮箔间散发着脂粉的香气,女儿大约十五六岁,窈窕无双,容颜如玉,春天已尽,花儿随风飘落,只留下可怜的女儿与谁共度时光,君王离去时箫鼓声低沉呜咽,父老乡亲送君离去,车轮的车轴都折断了,寻找仙源一去不复返,走遍了天山也未曾停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美丽女子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君王离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叹息。“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君王离去时人们心中的悲伤与不舍,箫鼓声低沉呜咽,送行的人们因过度悲伤而使车轴折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伯劳和燕子的飞翔开篇,营造出一种离别与重逢交织的氛围,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孤独,以及春天逝去的哀愁,在“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人们的悲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王的深厚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它可能是李白在游历四方、感受人生百态的过程中,对美好事物消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而创作的,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与理想,但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这首诗或许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失落与无奈,诗中的“君王”形象也可能暗指当时的政治环境或某位具体的历史人物,但具体指向已难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