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全诗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附句: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内容融入解析,假设其为诗人同一心境下的延伸表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针对原诗部分进行翻译,附加句结合整体意境理解)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于是驾车登上了乐游原,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可惜已接近黄昏时刻,花儿明艳,柳树成荫,环绕着天空仿佛带着忧愁,我登上了重重城墙,又登上了高楼,想问那孤独的鸿雁将要飞往何方,它却不知自己的身世,只是自由自在地飞翔,而那塞外的鸿雁正欲展翅高飞,直上云天,我这垂老之年又怎能期望追上它的步伐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夕阳的美好与黄昏的临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美好事物总是短暂且易逝的道理,附加句“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暮年对于青春与梦想的无力感,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无限怀念。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哲理内涵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乐游原景色,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美又哀婉的意境,附加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无望追求,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本人也经历了仕途不顺、爱情失意等人生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通过登上乐游原这一行为,诗人试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超脱,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附加句“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更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无奈叹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