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附加句

初闻好句惊人倒,

悔过东庭识面迟。

(注:“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牧的某首完整诗作,而是后人可能根据杜牧的文风或某些残句拼凑或化用而来,用于表达对某人才华初识时的惊艳与相见恨晚之情,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与杜牧的一首风格相近的《赠别》诗结合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赠别》部分)

多情的人却好像无情一样,只觉得在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蜡烛仿佛也有感情,还替离别的人流泪,一直流到天亮。

(附加句意译)

初次听到你的佳句,真是令人惊叹不已,后悔在东庭与你相识得太晚了。

释义

《赠别》一诗通过描写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分离之人的深情与不舍,附加句则表达了对某人才华的赞赏及相见恨晚的遗憾。

赏析

《赠别》以“多情却似总无情”开篇,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离别时内心复杂的情感。“唯觉樽前笑不成”一句,通过“笑不成”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伤氛围,后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蜡烛赋予情感,形象地描绘了离别之夜的无尽悲伤。

附加句“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则是对某人才华的高度评价及相见恨晚的感慨,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才子的赏识与惋惜。

创作背景

《赠别》一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结合杜牧的生平与作品风格,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杜牧在送别某位友人或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慨与不舍之情,而附加句“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虽非直接出自杜牧之手,但可能反映了杜牧或类似文人在遇到才华横溢之人时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对才学的尊重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