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湖
宋·苏辙
轻舟行甚远,曲港转还多。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风翻白羽摇新翠,月上青林生晚波。
更欲小亭临水畔,门横短筏两三篙。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译文
我驾着小舟行得很远,曲折的河港转过了许多弯,我把龟和鱼都放归到湖中,让湖水恢复了碧绿清净;又怎肯让芦苇萧条地遮挡住前面的山坡,风儿吹动白色的羽毛,摇动着新生的翠绿;月亮升上青色的树林,生出了夜晚的微波,我还想在水边建一座小亭子,门前横放两三根短筏当作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北湖宁静而优美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放归龟鱼、不阻芦苇等细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湖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首联“轻舟行甚远,曲港转还多”以行舟和曲港为线索,引出了北湖的广阔和曲折,颔联“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通过放归龟鱼和容纳芦苇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颈联“风翻白羽摇新翠,月上青林生晚波”以风、月、白羽、新翠、青林、晚波等意象,描绘了北湖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尾联“更欲小亭临水畔,门横短筏两三篙”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水边建亭、以筏为桥的愿望,进一步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游历北湖时所作,北湖是苏辙家乡附近的一处自然湖泊,他在这里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常常游历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苏辙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就是他在游历北湖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