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于潜女》,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于潜女
宋·苏轼
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眼沙秋水漾春酣,山骨晚云开玉宇。
竹篱茅舍自甘心,纸帐梅花醉梦间。
富贵荣华谁得似,羡他长占白云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于书画上题诗,开创了金石书画同源的文人画新局面。
译文
穿着青色裙子白色衣袖的于潜女子,双脚洁白如雪不穿鞋子,她们的眼睛像秋天的湖水一样清澈明亮,荡漾着春天的醉意;山峰的轮廓在傍晚的云彩中若隐若现,宛如打开了玉宇仙境,她们甘心住在竹篱茅舍之中,纸帐梅花间沉醉于梦乡,世间又有谁能比得上她们的富贵荣华呢?真是羡慕她们能长久地占据在白云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于潜女子的朴素自然之美和她们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幸福,青裙缟袂、两足如霜,展现了她们的清新脱俗;眼沙秋水、山骨晚云,则映衬出她们所处环境的幽静美丽,竹篱茅舍、纸帐梅花,表达了她们对简单生活的甘心和享受,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潜女子生活方式的羡慕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于潜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她们的朴素之美和简单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历于潜时所作,于潜是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一个地方,以其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而著称,苏轼在于潜期间,被这里的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创作了许多描绘当地风土人情的诗篇,这首《于潜女》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于潜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所改动或删减,但以上解析基于目前可见的诗词原文进行,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学风格的差异,对于诗词的解读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