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江行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两岸芦花飞似雪,一行雁字写长空。
寒烟落日孤城闭,远水遥山万点重。
何处渔歌惊宿鸟,声声吹入芦花丛。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旅途见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常通过景物抒发内心的感悟与情感。
译文
秋天的花朵已经凋谢,再也看不见那鲜艳的红色,我独自一人坐在孤舟上,茫然无措,两岸的芦花随风飞舞,如同雪花般飘落,天空中一行大雁排成人字形,缓缓飞过,寒冷的烟雾笼罩着落日,远处的孤城已经关闭城门,眼前的远山与江水交织成一幅重重叠叠的画卷,这时,何处传来渔歌,惊起了栖息的鸟儿,那歌声悠悠扬扬,随风飘入了芦花丛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江上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展现了旅途的孤寂与自然的壮美,首联“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当前孤独处境的描绘,颔联与颈联则通过芦花、雁字、寒烟、落日、孤城、远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旅途的寂寞,尾联以渔歌惊鸟,歌声入芦花作结,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又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江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秋花不见眼花红”一句,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易老、时光不再的哀叹,而“身在孤舟兀兀中”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处境,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根据诗歌内容推测,很可能是释绍嵩在秋日里的一次江上旅行中所作,在旅途中,他目睹了秋日的萧瑟景色,感受到了旅途的孤独与寂寞,于是将这些感受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领略到了他作为一位僧人诗人的独特魅力与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