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潮
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注:“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这两句并非苏轼原诗中的连续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融入了一个假设的情境中进行了创作,原诗中与“赖有明朝看潮在”意境相近的句子为“到得还来别无事”,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作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庐山烟雨朦胧,浙江潮水汹涌,
未曾亲见时心中千般遗憾难以消解。
待到亲眼见到后却觉得并无特别之处,
但幸好还有明天可以看潮,人们为了观赏潮水,万人空巷,竞相装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水的向往与亲身体验后的感受,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曾亲眼见到自然奇观的遗憾,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见到后虽然觉得并无特别之处,但仍然期待明天再次观赏的心情,以及人们为了观赏潮水而竞相装扮的盛况。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水为引子,通过对比诗人未见与见到后的不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前两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渴望和遗憾;后两句“到得还来别无事,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则以平淡的语气揭示了诗人见到后的真实感受,以及人们对观赏潮水的热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杭州是观赏浙江潮水的绝佳地点之一,苏轼在此任职期间有机会亲身体验到这一自然奇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观赏潮水后所写,表达了他对自然奇观的独特感悟和对人们热情观赏潮水的描绘,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