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宴左氏庄

唐·杜甫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战乱流离,但其诗歌始终保持着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微风穿过树林,纤细的月儿落下,衣襟沾露,净洁的琴已经张开。

暗淡的月光下,溪水静静地流过铺满落花的小径,春夜的星星点缀着我的草堂。

检点书籍时蜡烛已经燃短,看剑时酒杯不断被举起。

我不推辞用诗歌来劝您饮酒,只是座中缺少像桓伊那样善于抚筝的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左氏庄夜宴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诗中“风林纤月落”至“春星带草堂”四句,描绘了夜宴前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氛围。“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则透露出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忧虑。“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音乐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夜宴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风林纤月落”等句,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境。“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等句,又透露出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时局的深切关怀,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流寓四川成都,生活相对安定,左氏庄是杜甫在成都的一处居所,他经常在这里与友人聚会宴饮,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记录了杜甫与友人夜宴的欢乐时光,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在晚年生活中的一种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