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城西春游
唐·李中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
芳草萋萋迷远道,落花簌簌满长安。
楼台掩映斜阳里,丝竹悠扬碧水边。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远游觅桃源。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字有中,号文洁先生,江西九江人,李中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他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反映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生活的漂泊,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城西的千叶花难道不美吗?它们在春风中欢笑舞动,仿佛醉酒后脸颊绯红,芳草茂盛,遮蔽了远方的道路,落花纷纷扬扬,洒满了整个长安城,夕阳斜照下,楼台掩映在光影之中,碧水边传来悠扬的丝竹之声,这里的风光无限好,何必远行去寻找那传说中的桃花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城西春日的美景,通过千叶花、芳草、落花、楼台、丝竹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城西千叶岂不好”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即城西的春色之美,诗人通过“笑舞春风醉脸丹”的拟人手法,将千叶花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们也在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的景象,芳草萋萋、落花簌簌,楼台掩映、丝竹悠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结尾处,诗人以“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远游觅桃源”作结,既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满足和珍惜,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仕途不顺、生活漂泊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诗人选择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生活态度,他通过描绘城西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逃避,他希望通过欣赏自然美景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在这种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光的佳作,更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