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吾谪海南,子由在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宋·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月照江鸣断冈。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平生万事足堪羞,此去飘零何所求。
君看风前月下影,何曾自悔负初秋。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被贬谪到海南,弟弟苏辙在雷州,接到命令就出发,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消息,到了梧州才听说他还停留在藤州,估计很快能追上,于是写下这首诗给他看。
(节选部分)“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意思是:将来谁编写地理志,把海南万里当作我的故乡。
释义
舆地志:地理志书,海南万里:指苏轼被贬谪的海南岛,真吾乡:真正是我的家乡。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在被贬谪到海南岛后,对这片遥远土地的深厚感情,他以一种豁达和超然的态度,将万里之外的海南视为自己的故乡,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乐观和坚韧,苏轼的诗词常常在逆境中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也不例外,他通过描绘海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依恋,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谪到海南岛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又因政敌的排挤和陷害,被贬至更远的惠州和儋州(今海南岛),在海南岛,苏轼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但他却以乐观和坚韧的态度面对逆境,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谪到海南岛后,对人生和命运进行深刻思考后所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苏轼不仅表达了对海南岛的深厚感情,还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豁达态度,他以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将万里之外的海南视为自己的故乡,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乐观和坚韧,这种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