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叩仲尼居
宋·陆游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圣门学者今无数,未必人人得绪余。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世间万事如果细细思量似乎都是错的,还不如去叩问孔子的居所寻求答案,如今圣门之下的学者虽然数不胜数,但未必每个人都能领悟到孔子学问的精髓。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困惑和对孔子学问的尊崇,诗人认为,世间万事纷繁复杂,难以判断对错,因此不如回归孔子的教导中寻找答案,尽管孔子的学说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但真正理解其精髓的人却并不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万事思量都是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困惑和迷茫,而“不如还叩仲尼居”则表达了他对孔子学问的信仰和尊崇,后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认为虽然孔子的学说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但真正理解其精髓的人却并不多,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学术风气的某种不满和担忧。
整首诗在表达上既含蓄又深刻,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寻,又表达了他对孔子学问的尊崇和敬仰,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游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学术风气也呈现出一种浮躁和功利化的趋势,陆游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和不满,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探寻和对孔子学问的尊崇,同时也对当时学术风气提出了批评和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