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笑右军称草圣,不如东野以诗鸣。出自哪首诗?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赞东野

唐·韦应物

长笑右军称草圣,不如东野以诗鸣。

清风朗月时时过,丽日芳洲处处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其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仕途到隐逸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译文

我时常嘲笑王羲之(右军)虽被誉为草书圣手,但在诗歌上的造诣却不如孟郊(东野)那样声名远扬,孟郊的诗歌如同清风朗月般时常拂过心田,又似丽日芳洲般处处留下美好的足迹。

释义

长笑右军称草圣:王羲之因书法成就极高,被誉为“书圣”,尤其擅长草书,这里用“长笑”表示一种调侃或对比的意味,意在突出孟郊的诗歌成就。

不如东野以诗鸣:孟郊字东野,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以诗歌创作闻名于世,这里表示孟郊在诗歌领域的成就超过了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

清风朗月时时过:形容孟郊的诗歌如同清风明月一般,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时常萦绕在心头。

丽日芳洲处处行:进一步描绘孟郊诗歌的美好,如同丽日和芳洲一样,无处不在,给人以美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孟郊的诗歌成就,表达了对孟郊诗歌的高度赞扬,韦应物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将孟郊的诗歌比作清风朗月、丽日芳洲,既展现了孟郊诗歌的清新脱俗之美,又体现了诗人对孟郊的深厚敬意和赞美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韦应物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对孟郊诗歌的欣赏和推崇有关,韦应物与孟郊同为唐代诗人,且都擅长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进行创作,韦应物在闲居期间,可能对孟郊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从而产生了这首赞美孟郊诗歌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隐逸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