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物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妙手雕龙夺化工,
神机巧思无所发。
精雕细琢成虚幻,
化为烟霏沦石中。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李峤虽有多首咏物诗传世,但本诗并不在其列。)
作者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文学家、书法家,他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进士及第,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尤擅咏物,其咏物诗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巧手雕刻的龙仿佛夺得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神妙的构思和精巧的技艺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但即便是这样精雕细琢的作品,最终也只是虚幻一场,
最终化作了轻烟,消散在石头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匠人精心雕刻龙的形象,展现了其高超的技艺和无尽的创意,诗的后两句却笔锋一转,指出即便是这样精妙绝伦的作品,也无法逃脱化为虚无的命运,暗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前两句通过“雕龙”这一形象,展现了匠人技艺的高超和创意的无限,而后两句则通过“化为烟霏沦石中”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艺术的虚幻,这种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生动,内容上更加深刻。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思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们往往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与感悟,创作出富有哲理和深意的作品,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它通过对匠人雕刻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间万物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