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的释义

风云7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登禹州城楼》,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登禹州城楼

唐·李绅

孤城万象入云霄,尽见西山遮岱岭。

迥分东野隔新罗,苍茫空阔思悠悠。

长风万里送秋色,落日余晖映城头。

极目天涯何处是,归心似箭渡江流。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李绅的诗作语言精炼传神,风格简雅古淡,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有《悯农二首》等,深受后世传颂,在政治上,他曾任宰相,对朝政有所建树。

译文

独自登上禹州城楼,眼前的景象仿佛万象更新,直冲云霄,向西望去,西山高耸,遮挡住了远处的岱岭,向东远眺,东野与新罗之间界限分明,一片苍茫空阔,思绪也随之飘远,长风万里,送来了秋天的气息,落日余晖映照在城头上,极目远眺,天涯尽头在哪里?归心似箭,只想渡过江流回到家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禹州城楼后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诗中通过“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等句,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绪,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迫切归乡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两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壮丽景象,还寓含了诗人对地理、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长风万里送秋色,落日余晖映城头”等句,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感知和深情描绘,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登高望远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绅在担任禹州刺史期间所作,当时,他因政务繁忙而心生疲惫,于是登上城楼远眺以放松心情,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他被眼前的壮丽景象所震撼,同时也勾起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绪,也展现了唐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