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吕岩(吕洞宾)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余伊皋。
松间明月长如此,耳听仙乐眼观潮。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后被尊为八仙之一,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的八仙故事中,却演变成为拥有广大信众的仙人,至今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吕洞宾的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被后世道教尊为祖师,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译文
四十岁时我已经得道成仙,但人间的俗缘还未完全了断,心中仍有着如古代贤臣伊尹和皋陶般的抱负与牵挂,山间的明月总是这般皎洁明亮,我耳听着天上传来的仙乐,眼望着海面上起伏的波涛。
释义
“公年四十已得道”表达了诗人(吕洞宾)在四十岁时已经修行得道,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俗缘未尽余伊皋”则表明尽管他已经得道,但心中仍有着对世俗事务的牵挂,这里的“伊皋”指的是古代贤臣伊尹和皋陶,象征着诗人内心未了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得道后的生活状态,他在山间聆听仙乐,观赏海潮,享受着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得道后的心境与感悟,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既已得道却又心系俗世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其作为道教人物的同时,也不乏对世俗社会的关注与责任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得道后的超脱与自在,展现了道教追求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思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吕洞宾个人的修行经历有关,在得道之后,他或许在山中隐居修行,同时内心仍有着对世俗社会的牵挂与关注,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既表达了他对得道境界的感悟,也流露出他对世俗社会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道教人士对世俗社会的态度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