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七

清·朱彝尊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

生绡画扇盘双凤,都是江南旧乡思。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彝尊(1629年—1709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烟波钓徒,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年)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王北朱”,尤工于词,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等。

译文

鸳鸯湖边的月色清澈如水,夜晚时分,一叶孤舟静静地停靠在鸳鸯湖旁,船上的生绡画扇上绘有双凤图案,这一切都勾起了我对江南故乡的深深思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鸳鸯湖夜晚的宁静美景,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怀念,首句“鸳鸯湖边月如水”以月色的清澈比喻湖水的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次句“孤舟夜傍鸳鸯起”则通过孤舟与鸳鸯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后两句则通过画扇上的双凤图案,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故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鸳鸯湖的夜晚美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首句“鸳鸯湖边月如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月夜图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孤舟夜傍鸳鸯起”则通过孤舟与鸳鸯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后两句则通过画扇上的双凤图案,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主题,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朱彝尊一生著作丰富,诗词文均有建树,尤以词名世,风格清雅,为浙西词派创始人,他晚年回到故乡嘉兴,常游鸳鸯湖,并写下了一系列以鸳鸯湖为背景的诗歌,即《鸳鸯湖棹歌》,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创作于朱彝尊晚年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鸳鸯湖景色,心中涌起对江南故乡的深深怀念,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