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鬓风环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韦应物

岩壁渔矶深,蓬扉兽径微。

雾鬓风环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

寒烟生晚翠,宿雨润朝晖。

樵子暗相失,空闻樵犬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尤以描写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见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岩石峭壁旁渔矶深藏,草蓬门扉掩映在野兽出没的小径旁,她(或隐士)的发髻如雾般朦胧,环佩随风轻响,身着木叶编织的衣裳,山川依旧,但往昔的人事已非,傍晚时分,寒烟升起,给山林增添了一抹翠绿;昨夜的雨水滋润着清晨的阳光,显得格外明媚,樵夫在林中悄然失去了踪迹,只听到远处樵夫的狗吠声,标示着他们归家的方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中的所见所感,通过“雾鬓风环木叶衣”的形象,刻画了一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士形象,山川良是昔人非”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全诗意境幽远,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首联“岩壁渔矶深,蓬扉兽径微”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隐居环境的幽静与偏远;颔联“雾鬓风环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则通过隐士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颈联“寒烟生晚翠,宿雨润朝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尾联“樵子暗相失,空闻樵犬归”则以樵夫与狗的归途,隐喻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创作背景

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仕途失意,转而寄情山水,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隐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变迁,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归隐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