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剑阁
唐·李商隐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老我思攀九日菊,无人送酒一樽秋。
欢随瀑布诗成后,醉别桃源梦醒时。
不羡群芳同霭露,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站在剑阁向西眺望,绵延七千里,我乘着兴致真的如同到仙境玉局一游,年老的我思念着重阳时节的菊花,却无人送酒来共度这秋日的寂寞,在瀑布旁欢愉地吟诗之后,醉梦中告别了那如桃源般的仙境,我不羡慕那些群芳在朝露中争艳,只愿将自己的心事托付给那自由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剑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联点明地点和游兴,颔联抒发年老无依的寂寞,颈联写游赏中的欢愉与梦醒后的失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向往自由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剑阁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联“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写出了剑阁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游兴之浓,颔联“老我思攀九日菊,无人送酒一樽秋”则透露出诗人年老无依的寂寞和重阳佳节的孤独,颈联“欢随瀑布诗成后,醉别桃源梦醒时”通过对比游赏中的欢愉和梦醒后的失落,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尾联“不羡群芳同霭露,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向往自由的高洁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游历剑阁时所作,当时,他身处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在游历剑阁的过程中,他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也触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他不慕名利、向往自由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