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出自哪首诗?

春秋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根据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抒发悲苦凄清之情,语言质朴,意境幽深。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栖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月下敲门来访,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附加句)

试问南溪的李夫子啊,你的壮志雄心是否还未被岁月流逝所消磨?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句则是对李夫子(此处可理解为李凝或泛指某位有壮志的文人)的关切和询问,表达了对友人壮志未酬的同情和期待。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诗风和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等句,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幽静清雅的隐居环境,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悠远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

附加句“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则是对友人壮志未酬的关切和询问,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对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造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李凝幽居的描绘和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句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友人壮志未酬的同情,在唐代,许多文人都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和壮志雄心,但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实现,这种情感在贾岛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