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还丹复命篇

朝代:唐代

作者:吕洞宾

乾坤运转本无穷,水溢高原固必东。

物我终当付八还,异同更莫疑三语。

道在人间莫求远,种禾得谷皆因缘。

内炼还丹非小可,静中有动是玄关。

……

(注:此处仅摘录了包含关键词的部分诗句及前后相关诗句,全诗较长,为保持回答精炼,未完整展示。)

作者简介

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本来是个儒生,因遇汉钟离祖师授至阳玄功,才成为道教仙人,吕洞宾在八仙中最为出名,民间道教、武侠小说常以他为男主角加以敷演,吕洞宾的形象很好,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身背三尺青锋宝剑,腰系黑色丝带,脚踏黑色芒鞋,云游四海,斩妖除魔,为民除害,深得百姓敬仰。

译文

乾坤运转本来就没有穷尽,水从高原溢出自然向东流去。

万物与我最终都将归于八还(道教术语,指万物生成与还原的八个阶段或方面),对于其中的异同之处,不要再有疑惑,三语(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教义或道理)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道就在人间,不要远求,种禾得谷都是因缘际会。

内炼还丹不是小事,静中有动才是修道的玄关所在。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道教对于宇宙运行规律、万物生成与还原以及修道方法的看法。“物我终当付八还”强调了万物与我最终都将归于自然规律之中,体现了道教的宇宙观;“异同更莫疑三语”则是对某种道教教义或道理的坚定信仰,认为其中的异同之处无需疑惑;“内炼还丹非小可”则强调了内炼还丹(道教修炼方法)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哲理,作者通过描绘乾坤运转、水流东去的自然现象,引出了万物生成与还原的主题,进而阐述了道教的宇宙观和修道方法,诗中“物我终当付八还”一句,既体现了道教的宇宙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而“异同更莫疑三语”则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教义的坚定信仰和深刻理解,整首诗在表达道教哲理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唐代道教的重要人物,其创作多涉及道教教义、修炼方法以及宇宙观等方面的内容,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修道过程中,对道教哲理的深刻领悟和感悟的结晶,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吕洞宾旨在向世人传达道教的宇宙观和修道方法,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也反映了吕洞宾对道教教义的坚定信仰和深刻理解,体现了他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