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袍白紵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吴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何物最关情,黄鹂飞上林。

青袍白紵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风格雄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镜湖宽广三百里,荷花在湖中盛开。

五月的西施前来采摘,人们聚集在若耶溪畔,道路为之堵塞。

她划船归去,不等月亮升起,就回到了越王宫中。

什么最牵动人心?是黄鹂飞上了宫中的树林。

五千名身着青袍白紵的宫女,她们知道西施并无怨恨也无特别德行,只是默默地陪伴着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施采莲归越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青袍白紵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一句,描绘了宫中众多宫女的生活状态,她们身着统一的服饰,对西施并无特别的情感倾向,既无怨恨也无特别的赞美,只是作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默默存在。

赏析

李白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施的美丽与宫廷的繁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尤其是“青袍白紵五千人”一句,通过宫女们的无情感反应,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冷漠与无情,以及个体在庞大宫廷体系中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在赞美美的同时,也隐含了对人性、社会及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游历江南,对当地风土人情有所感悟之时,李白一生热爱自由,对宫廷生活虽有向往,但也深知其中的复杂与无奈,通过这首诗,他或许在表达对古代宫廷生活的一种想象与反思,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李白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也体现了他对古代美女与英雄故事的浓厚兴趣与独特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