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种薤

唐·杜甫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前。

盈盘享宾客,满瓮入儿孙。

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

生理正须此,谁令自弃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在隐士的柴门之内,菜园环绕着房屋的前边。

一盘盘的薤菜用来招待宾客,满满的瓮里装满了给儿孙的菜肴。

细细想来,种上五十本薤菜,远远胜过收获三百廛的禾谷。

生活的道理正是如此,是谁让自己舍弃了这些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通过种植薤菜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一句,强调了种植薤菜虽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价值却远超过收获大量的禾谷,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通过对比种植薤菜与收获禾谷的价值,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诗中“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前”一句,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面,让人感受到隐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而“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一句,则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不顺等种种磨难,对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开始向往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希望通过回归自然、回归本真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通过描绘隐士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也隐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