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贯休
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味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号“得自在”。
作者简介
贯休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著名僧人,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与书画,尤其以诗名世,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他也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僧人,曾多次上书朝廷,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建议。
译文
在牛粪火中烧煮着芋头,我这个山野之人还吃着懒残和尚吃剩的食物,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独自坐在松树下,享受着松风带来的悠长兴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简朴与宁静,首句“牛粪火中烧芋子”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苦与朴素,次句“山人更吃懒残残”则通过引用懒残和尚的故事(懒残和尚以牛粪火煮芋头为食,后被发现为高僧),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然物外、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后两句“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味长”则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清幽与自在,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场景和心境,诗人通过“牛粪火”、“芋子”、“懒残残”等意象,展现了自己生活的简朴与超脱,通过“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味长”等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贯休隐居山林期间,贯休一生游历广泛,曾游历江南、巴蜀等地,晚年则隐居山林,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场景和心境,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这种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