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野鹤冲人起,飞入南山第几重。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遇鹤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溪边野鹤冲人起,飞入南山第几重。

云影半开松径晓,日华初照草堂冬。

幽深岩洞藏仙迹,寂静林泉隐道踪。

欲问高人去何处,空留明月照孤峰。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文自娱,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溪边的野鹤突然被人惊起,振翅高飞,不知飞入了南山的第几重峰峦之间,清晨,云影半开,阳光透过云层,照亮了松树间的小径;日光初照,草堂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幽深的岩洞中藏着仙人的遗迹,寂静的林泉里隐匿着道人的踪迹,想要询问那高逸的仙人去了哪里,只留下明月孤自照耀着山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溪边野鹤的惊飞、云影日华的变幻、岩洞林泉的幽静,以及高人的隐逸生活,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超凡入圣的山林画卷,诗人以野鹤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溪边野鹤冲人起,飞入南山第几重”便以生动的画面吸引了读者的注意,野鹤的惊飞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灵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诗人通过云影、日华、松径、草堂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而“幽深岩洞藏仙迹,寂静林泉隐道踪”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神秘和高洁,诗人以“欲问高人去何处,空留明月照孤峰”作结,既表达了对高人的敬仰和追寻,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中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他一生仕途不顺,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于是选择隐居山林,以诗文自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