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荔枝叹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紫纱帐里透芳信,碧玉盘中缀锦囊。

若使此君生海北,无愁太守不忧贫。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实际上是对苏轼《荔枝叹》一诗中相关意象的提炼与重组,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意思相近的表述蕴含在诗中,体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及因贫困无法尽情享用的无奈,为符合您的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这两句意境及整首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针对全诗大意,并侧重解释关键词相关部分)

在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满了如同锦囊般的荔枝,荔枝的美味胜过瑶酒,其果肉如同凤髓龙肝,美味无比,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杨梅等水果依次成熟,我每天愿意吃三百颗荔枝,甚至愿意永远做岭南的人,客人热情地为我收集荔枝籽(象征对荔枝的喜爱与珍惜),但即便是千颗荔枝籽(比喻众多),也无法解决我的贫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虽爱却难以拥有的无奈)。

释义

诗中通过描绘荔枝的色香味形,展现了其非凡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极度喜爱,通过“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等句,反映了诗人虽身处贫困,但仍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自嘲。

赏析

苏轼此诗以荔枝为引子,不仅赞美了荔枝的美味,更借荔枝之口,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句,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便身处偏远之地,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而“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则巧妙地通过荔枝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贫困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隐含了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苏轼被贬谪至岭南时期,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在岭南,他虽身处逆境,却发现了荔枝这一美味,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超脱态度,诗中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