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唐·魏徵
璇玑已正三阶泰,
玉琯初知九奏均。
上帝垂光锡万寿,
圣皇率礼祗百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魏徵(580年-643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魏徵,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早年追随李密、窦建德,后归降唐朝,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辅臣,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魏徵以直言敢谏著称,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他还主编了《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即《二十四史》中的《五代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璇玑(古代天文仪器)已经校正,预示着天象和谐,三阶(指三台星,象征天子、诸侯、士大夫)安宁;
玉制的律管(古代用来确定音律和季节的器具)初次感知到九奏(古代乐章的九章)的乐声和谐均匀。
上天赐予光芒,赐福万寿无疆;
圣明的皇帝遵循礼仪,恭敬地祭祀百神。
释义
这首诗是唐朝郊庙祭祀乐章之一,用于祭祀天地时的颂歌,诗中通过“璇玑正三阶”、“玉琯知九奏”等意象,表达了天象和谐、乐声和谐的美好愿景,以及皇帝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语言庄重典雅,意象丰富,体现了唐朝郊庙乐章的庄重与神圣,通过“璇玑”与“玉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天文与音乐的精妙结合,寓意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诗中也表达了皇帝对天地神灵的虔诚祭祀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初年,是魏徵为唐朝郊庙祭祀所撰写的乐章之一,唐朝初年,国家初定,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礼乐制度,以彰显皇权的神圣与威严,魏徵作为唐太宗的重要辅臣,积极参与了礼乐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创作了大量的郊庙乐章,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通过祭祀天地神灵,祈求国家安宁、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