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蜂
唐·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擅长律绝,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和咏物诗也多有佳作,善于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感慨。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感伤和愤懑,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构思新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小花园里的池塘与华丽的池水相通,后门的门槛前我思绪无穷,宓妃的腰肢纤细如同晨露般轻盈,赵后的身姿轻盈仿佛要随风起舞,红色的墙壁边寂寥无声,崖蜜已经采尽,碧绿的帘幕遥远,雾中的蜂巢已经空空,它们不吃五谷杂粮只吃蜂蜜,笑着指着蜜蜂把它们当作施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苑华池的美景和蜜蜂采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蜜蜂勤劳生活的感慨,诗中“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两句,更是以幽默的笔触,将蜜蜂比作施主(檀越,佛教用语,指施主),形象地描绘了蜜蜂辛勤采蜜、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园中的美景和蜜蜂的生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感,诗人通过对比宓妃、赵后等历史人物与蜜蜂的体态轻盈,以及通过“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等句描绘了蜜蜂采蜜后的寂寥景象,进一步突出了蜜蜂的勤劳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更是以幽默的笔触,将蜜蜂比作施主,既表达了诗人对蜜蜂勤劳生活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坎坷和生活经历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李商隐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自然美景和勤劳的蜜蜂产生了更深的感慨和向往,通过描绘蜜蜂的生活状态,诗人可能也在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以及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