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谒
明·杨慎
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
玉阶风暖花容笑,金殿云开日色长。
文武两班齐肃穆,衣冠百辟尽辉煌。
圣朝盛事今重见,海宇升平乐未央。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慎(1488年-1559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官员,杨慎自幼聪颖好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终世不赦,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追赠光禄寺卿,谥号“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哲学、民俗风物等,被后人尊为明代第一博学才子。
译文
冠盖如云般密集相望,共同簇拥着翠色的皇辇朝向宣光殿,玉石铺就的台阶上春风和煦,花朵绽放笑颜;金色的宫殿中云雾散开,日光悠长,文武两班官员整齐肃穆,百官们的衣冠璀璨辉煌,圣明的朝代如今再次见到这样的盛事,四海之内升平欢乐,没有尽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宫廷中一次盛大的朝谒场景,首句“冠盖蔚相望”形容官员们头戴官帽、车盖相连,场面壮观;次句“共扈翠辇朝宣光”则点明了朝谒的目的地是宣光殿,翠辇象征着皇帝的尊贵,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宫殿的华丽和官员们的庄严,进一步渲染了朝谒的隆重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圣朝盛事的赞美和对国家升平景象的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明朝宫廷的朝谒盛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稳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朝谒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表达了对圣朝盛事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明朝时期的宫廷活动有关,在明朝时期,宫廷朝谒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它不仅是皇帝与官员们交流的平台,也是展示国家繁荣与稳定的重要窗口,杨慎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明朝的宫廷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很可能在目睹了朝谒的盛况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也反映了杨慎对明朝社会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