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唐·韦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定是岑公闷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
(注:“定是岑公闷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这句并非韦庄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原诗为前四句,后两句为构造以符合题目关键词。)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天,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却无声无息,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灯火独自闪烁,想来是岑参公(此处借指某位隐居的高士,如岑参般的人物)正闷坐在清幽之境,看着春江上这一夜的雨绵绵不绝,直至天明。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感受,前两句点明春雨的适时与珍贵,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野外乌云与江船灯火)和想象(岑公闷坐清境观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赏析
本诗虽为创意性融入后两句,但整体上保持了韦庄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风格,前四句直接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无私,后两句则通过虚构的场景,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既展现了春雨的连绵不绝,又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定是岑公闷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一句,通过想象一位高士在清幽之境中静观雨景,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添了几分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虽然“定是岑公闷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并非韦庄原句,但我们可以基于韦庄的生活背景和诗歌风格来推测可能的创作灵感,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显得尤为珍贵,春雨作为自然界中一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不仅滋养万物,也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韦庄可能在这样的情境下,有感而发,创作出赞美春雨、寄托情怀的诗歌,而“岑公闷清境”的虚构场景,则是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