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洞山
宋·陆游
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
林壑深藏三伏暑,石泉清冽万山青。
幽寻未已乌啼急,独坐初闻叶落声。
欲问洞天三十六,此中何处最分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乘坐着轿子想要前往岑公洞,却正害怕在泥泞中艰难前行,旁边就是险峻的山路,山林沟壑深深隐藏,即便是三伏天也感到凉爽,山间石泉清澈冰冷,万山青翠欲滴,在幽静的探索中还未尽兴,乌鸦的啼叫声已经急促起来,独自坐下时,初次听到了落叶的声音,想要询问那传说中的三十六洞天,这里哪一处最为清晰明了。
释义
本诗描绘了陆游游览洞山时,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探险的期待与畏惧交织的心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幽静、清凉与险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
赏析
陆游此诗以游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首联“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直接点题,既展现了诗人对游览的渴望,又透露出对山路险峻的畏惧,颔联“林壑深藏三伏暑,石泉清冽万山青”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山林的凉爽与泉水的清澈,进一步渲染了洞山的美丽,颈联“幽寻未已乌啼急,独坐初闻叶落声”以动衬静,通过乌鸦的啼叫和落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尾联“欲问洞天三十六,此中何处最分明”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使全诗在一种期待与遐想中结束。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热爱自然,常游历山水之间,此诗即为其游览洞山时所作,当时,陆游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或人生低谷,对现实感到不满或困惑,因此通过游览山水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在洞山的游历中,陆游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同时也对未知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探索精神和自然之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