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重珠缨蒙翠盖,风来石齿碎寒江。的解释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苏泂

露重珠缨蒙翠盖,风来石齿碎寒江。

采莲人入荷花去,小景只应天上有。

作者及朝代

苏泂,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少从其祖游,又曾从陆游学诗,曾居嘉兴金陀坊,人称金陀苏泂,有《泠然斋诗集》传世。

作者简介

苏泂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观察自然,对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他的作品在南宋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露珠沉重,如同珍珠般点缀在翠绿的荷叶之上,微风吹过,江边的礁石仿佛被寒风击碎,发出清脆的声响,采莲人轻舟荡漾,隐入荷花丛中,这如画的景致,恐怕只有天上才能见到。

释义

“露重珠缨蒙翠盖”描绘了清晨荷叶上露珠晶莹、荷叶翠绿的景象,用“珠缨”比喻露珠,形象生动。“风来石齿碎寒江”则通过风的吹拂和礁石的撞击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富有动感的氛围。“采莲人入荷花去”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景色之中,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小景只应天上有”则是对整个景致的赞美,认为这样的美景只应存在于天上。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塘清晨的美景,通过露珠、荷叶、江风、礁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也通过采莲人的活动,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泂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有关,他善于观察自然,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在某个清晨,他漫步于荷塘边,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