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的解释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自从洛城分别之后,已经四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胡人的骑兵长驱直入已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绿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

兵戈阻隔,我已经衰老在这锦江之边。

思念家乡,我独自在清冷的夜晚里站着赏月,

想念弟弟,我白天看着云彩入眠。

只恨自己没有购置那环绕城郭的田地二顷,

白白地拥有满车的书籍。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感慨,诗中“恨无负郭田二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但现实却是“空有载行书五车”,虽有满腹学问,却无处施展,生活困顿。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述个人的遭遇和感受,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两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概括了战乱的历史背景,为全诗定下了沉重的基调。“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两句,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流离失所,漂泊异乡时所作,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动荡,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杜甫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他的诗歌因此充满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期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文章下方广告位